央媒聚焦下,南阳农民为“中国粮仓”的坚守与担当

Connor 欧意下载 2025-05-26 4 0

央媒聚焦下,南阳农民为“中国粮仓”的坚守与担当

“洪范八政,食为政首。”粮食安全,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,是国家稳定、人民幸福的根基所在。而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,河南南阳,这片被称为“中州粮仓”的沃土,正以其不懈的努力与付出,为中国的粮食安全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,近来南阳“三夏”生产工作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高度关注,便是最好的见证。

央媒聚焦下,南阳农民为“中国粮仓”的坚守与担当

短短7天,央视各类栏目刊播相关报道14次,从5月18日《新闻直播间》聚焦河南邓州220万亩小麦开镰,到5月24日《新闻联播》提及黄淮海麦区开镰,南阳“三夏”的每一个关键进程都被置于全国观众的视野之下。这些报道,犹如一扇窗口,让我们得以窥见南阳农民为保障粮食丰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,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他们为“中国粮仓”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央媒聚焦下,南阳农民为“中国粮仓”的坚守与担当

展开全文

南阳农民是土地的忠诚守护者。他们深知,土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,守住耕地红线,就是守住粮食安全的生命线。因此,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与挑战,他们始终坚守在这片土地上,用勤劳的双手,播撒着希望的种子。从春种到秋收,他们不辞辛劳,精心呵护着每一株麦苗,每一棵稻穗。在他们的努力下,南阳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900万亩以上,产量在140亿斤以上,约占全省的11%、全国的1%,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/30 ,全国每30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南阳,成为当之无愧的“中原粮仓”坚实支撑。

央媒聚焦下,南阳农民为“中国粮仓”的坚守与担当

在科技兴农的道路上,南阳农民同样走在前列。他们积极拥抱新技术、新设备,不断提升粮食生产的效率与质量。如今,在南阳的广袤田野上,新型农机穿梭其中,大型收割机、播种机、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。这些农机的广泛应用,不仅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,还实现了从“抢收”到“智收”的转变,有效提高了收割效率,减少了粮食损耗。同时,南阳农民还注重科学种植,积极推广优良品种,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,不断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。在面对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威胁时,他们借助科技手段,提前预警,精准防控,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,确保粮食丰收。

央媒聚焦下,南阳农民为“中国粮仓”的坚守与担当

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,南阳农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。当降雨等不利天气可能影响麦收时,他们闻令而动,“挑灯夜战”,开启抢收“倍速模式”。他们争分夺秒,与时间赛跑,只为将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及时收回粮仓。在这场与自然的较量中,南阳农民没有丝毫退缩,他们用坚韧和毅力,诠释着对粮食生产的执着与坚守,也正是他们的这种精神,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粮食安全的坚实保障。

央媒聚焦下,南阳农民为“中国粮仓”的坚守与担当

值得一提的是,南阳农民的辛勤付出,不仅保障了国内的粮食供应,也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做出了贡献。在全球粮食安全面临诸多挑战的今天,南阳粮食的丰收,无疑为世界粮食安全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他们用实际行动,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农民的担当与力量,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决心和能力。

央媒聚焦下,南阳农民为“中国粮仓”的坚守与担当

央媒对南阳“三夏”生产工作的密集报道,是对南阳农民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,更是对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的有力宣传。在南阳农民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民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精神,他们是“中国粮仓”的坚定守护者,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中流砥柱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他们的努力下,“中国饭碗”将端得更稳、更牢,装得更满、更好 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粮食保障。(李海朝)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