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“停战”12天后,欧盟态度突然骤变,对华承诺不做数了?

据央视新闻消息,5月23日,特朗普宣称拟从6月1日起对欧盟产品加征50%关税,消息引发欧洲金融市场震动,而此时距中美“关税停战”仅过去12天。在中美博弈暂趋缓和之际,欧盟的一系列动向却令人瞩目。自5月20日起,欧盟动作频频,先是在对俄新一轮制裁名单中突然纳入中国公司,接着于21日宣布取消对价值低于150欧元的中国进口小额包裹的免税优惠并加征管理费。相关数据显示,过去一年流入欧盟的46亿件小额包裹里,超九成来自中国,欧盟此举显然主要针对中国跨境电商。

中美“停战”12天后,欧盟态度突然骤变,对华承诺不做数了?

特朗普(资料图)

欧盟此番态度转变,与此前宣称“欧盟和美国之间的谈判,以及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事情”的表态形成鲜明反差。为何欧盟在中美“停战”后迅速调整对华策略?从国际局势看,一方面,美国在关税问题上对欧盟施压,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欧盟在贸易谈判中让步,欧盟或想通过对华强硬向美示好,以缓解自身与美贸易摩擦压力。另一方面,欧盟内部亲美派势力占据主流,即便特朗普政府对欧态度强硬,部分欧盟国家仍寄希望于与美保持良好关系,在对华政策上易受美国影响。

但欧盟的这些做法存在诸多问题。以对俄制裁牵扯中国企业为例,欧盟声称这些中国企业为俄罗斯生产军事用途零件,却始终拿不出确凿证据,这本质上是借俄乌冲突之名,行贸易保护之实。这种无端制裁不仅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,也破坏了中欧正常贸易秩序。再看对中国小额包裹加征费用,表面上是为补偿海关检查成本,实则是效仿美国遏制中国商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。过去几年,中国跨境电商凭借物美价廉的商品在欧洲打开市场,欧盟此举不仅会增加欧洲消费者负担,也可能阻碍中欧跨境电商贸易的健康发展。

中美“停战”12天后,欧盟态度突然骤变,对华承诺不做数了?

展开全文

印度生产苹果手机的组装厂(资料图)

从欧盟自身利益角度分析,其做法亦非明智之举。在能源领域,欧盟此前大幅取消对俄能源进口,已加剧自身能源危机,而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拥有强大实力和丰富资源,中欧在能源合作上本有广阔空间,欧盟对华强硬可能错失合作机遇。在贸易层面,中国是欧盟重要贸易伙伴,2022年中欧贸易额达8473亿美元,欧盟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,最终可能导致欧洲企业成本上升、消费者福利受损,影响欧盟经济复苏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欧盟内部并非完全统一。匈牙利就明确表示,不会在与中国关系问题上妥协,坚守不与中国脱钩的“红线原则”。这说明欧盟各成员国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,部分国家更看重与中国的务实合作,不愿跟随美欧整体对华强硬的步伐。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,欧盟应秉持客观公正立场,摒弃地缘政治偏见,妥善处理与中美等大国的关系。一味跟随美国对华强硬,不仅可能损害中欧关系,也会让欧盟自身陷入被动。

中美“停战”12天后,欧盟态度突然骤变,对华承诺不做数了?

欧盟主席冯德莱恩(资料图)

中欧同为世界重要力量,加强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,欧盟需认真思考,其对华承诺究竟是基于自身利益的战略选择,还是受制于外部压力的权宜之计。唯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和贸易政策,欧盟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真正发挥重要作用,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。中国的满分答卷已经摆在眼前,欧盟没有理由不抄。欧盟这些领导人也知道,如果这次无法强硬起来,未来欧盟就会成为美国的匕首。未来中美博弈时,美国会让欧盟冲在最前面,而欧盟将不得不面对中国这个极为强大的对手。

评论